景区安全警钟长鸣:构建生命守护防线
发布时间:2025-10-14
10月6日傍晚,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内,一名约60岁的女性游客在完成“幽灵公馆”项目后突发意识丧失。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救护人员抵达后持续抢救,但患者送医后仍宣告不治。警方初步判定为医疗意外,设施无机械故障,死因疑似心脏病发作,具体需待验尸报告确认。这一令人痛心的事件,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景区必须构建更为完善、高效的急救体系,以应对各类突发状况,切实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

景区配置:守护生命安全典范

回顾国庆期间,为积极应对旅游高峰期带来的挑战,国内不少榜样景区未雨绸缪、精心部署,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

安徽:九华山景区

秋日的九华山风景区天高云淡,中秋国庆假期的山间步道上,游客们赏景拍照的身影随处可见。在这份热闹背后,景区悄然织就了一张“健康守护网”,创新组建的“旅游医生”队伍穿梭巡诊,“15分钟AED服务圈”覆盖全山关键点位。

 

湖南:橘子洲景区

无独有偶,作为旅游热门城市的长沙,景区联合红十字会设立红十字救护站,为游客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同时借助巨大的人流量“摆摊”进行急救演示和互动教学,吸引了众多游客学习了解,赢得了游客的广泛赞誉。

重庆:洪崖洞景区

作为旅游大省的重庆,热门景区联合各界力量,为游客打造安心、安全、舒适的出游环境。国庆期间,洪崖洞景区就联合渝中警方开辟生命通道,成功救助突发心脏病的游客;更有景区内无处不在“志愿红”,他们高举服务指示牌穿梭往来,他们不仅维护景区秩序,还随时准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在追求欢乐的景区体验中,安全始终是奠定快乐的首要基石。在此,薪火医疗作为急救医疗服务行业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郑重呼吁各大景区落实以下安全防护举措,共同构筑坚实的急救安全网:

01

公开透明:

各景区需在官网、APP以及园区导览图上,清晰标注所有AED设备的位置,让这一“救命神器”触手可及、一目了然。

景区注意事项:景区应定期检查AED设备状态,确保其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并在标识旁注明设备状态及最后检查时间。同时,提供多语言标识,以满足不同国籍游客的需求。

02

全面配置:

在景区内人流密集的广场、步行街、餐饮区等区域,尤其是游乐场过山车、鬼屋等高风险游乐项目周边,务必配备充足数量的AED设备。对于自然风景区,如山区徒步路线、湖泊周边等易发生意外(如滑倒摔伤、溺水等)的地点,也应合理设置AED设备,确保在游客可能遭遇紧急医疗状况的任何角落,都能在黄金救援时间内获取到AED,为生命争取宝贵时机。

 

景区注意事项:景区需根据游客流量和项目分布,动态调整AED设备的配置数量,并考虑在夜间或特殊活动期间增设临时AED站点。对于自然风景区,要根据地形特点和游客活动规律,科学规划AED的设置位置,例如在徒步路线的重要节点、观景台附近等。此外,确保AED设备周围无遮挡,便于快速接近,同时要做好设备的防水、防尘等防护措施,以适应不同的户外环境。

03

员工培训:

定期组织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安保和客服人员,开展急救培训与实战演练,确保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景区注意事项:景区应建立急救培训档案,记录每位员工的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同时,鼓励员工之间分享急救经验,形成良好的急救文化氛围。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可给予表彰和奖励。

同时,我们提醒每一位游客:游玩前,请务必仔细阅读项目安全须知,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合理选择游玩项目,切勿冒险逞强;在景区内,请留意周围环境,若发现他人突发状况,请立即向工作人员求助,并明确询问AED的具体位置。我们更鼓励大家主动学习心肺复苏术和AED的使用方法,因为您的每一次及时出手,都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宝贵契机。

薪火医疗:开启急救快捷模式

薪火医疗N系列 AED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守护生命的技术门槛,让非专业人员也能在黄金4分钟内有效施救。设备通过动态图示与多语种语音实现全流程可视化指引,CPR按压即时提供动作反馈,确保施救操作精准规范。设备开盖即开机的设计,缩短黄金救援时间,全方位构建高效安全的急救过程,即使非专业人员也能完成规范施救。

景区的安全,始于每一位游客的理性选择,成于景区完善的急救体系,终于全社会急救意识的普及。让我们携手,将游玩景区变成欢乐与安全的双重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