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2025查干湖马拉松在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景区圆满落幕。作为吉林省唯一国家5A级景区A1类赛事,本次赛事吸引全球10000名跑者参与,赛道串联湿地、林地、渔村等生态景观,更融合马头琴、博舞等非遗表演,创下“最长鱼汤泡饭队列”吉尼斯纪录。在这场生态与竞技交融的盛宴中,薪火医疗携近百台AED从赛前培训到赛场,全方位守护生命安全,成为查马赛事安全的核心保障。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
查干湖马拉松赛前开展了理论+实操+模拟演练相结合的培训体系,覆盖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保障人员。
理论培训:
围绕心肺复苏术(CPR)标准化操作、AED规范使用、高温运动安全防护等核心技能展开,结合马拉松赛事中常见的运动性猝死、呼吸循环衰竭等突发案例,深入剖析应急响应流程与风险防控策略。
实操演练:
在模拟赛道场景中,讲师针对按压手势、AED操作步骤、气道管理等细节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
模拟演练:
设置“心脏骤停突发场景”,要求急救团队模拟从呼叫120到启动CPR-取用AED”全流程操作,通过反复演练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与应急响应速度。
通过此次培训,保障人员不仅熟练掌握了AED的使用方法,更形成了“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急救”的安全文化。通过培训,现场工作人员能在黄金时间内迅速反应,为跑者争取更多生存机会。
科学布防筑牢安全防线
本届赛事沿42.195公里赛道设置21个医疗站,赛道间隔1公里配置1台移动AED急救人员,部署急救车、转运共计21辆,形成“固定+流动”的全覆盖医疗网络。
薪火医疗延续了在重庆马拉松、呼和浩特马拉松、长沙马拉松等赛事中的成功经验,在此次赛事中部署了近高密度的N系列AED和Easy AED,构建起覆盖全赛道的“黄金4分钟急救圈”,成功实现零猝死目标,成为马拉松赛事守护的又一典范。
科技赋能的“生命守护者”
马拉松是高强度耐力运动,参赛者可能因心脏负荷过大、隐性冠状动脉疾病或电解质紊乱突发心脏骤停。《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发表研究文章,回顾性分析了2010—2023年美国443场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赛事的数据,共纳入超过2930万名参赛者,记录了176例心脏骤停事件,其中59例事件发生死亡。美国埃默里大学和瑞士洛桑大学研究团队对这些事件的发生率、病因及救治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男性跑者的心脏骤停风险显著高于女性,发生率分别为1.12例/10万人和0.19例/10万人,男性风险是女性的近6倍。此外,全程马拉松的心脏骤停发生率(1.04例/10万人)是半程马拉松(0.47例/10万人)的两倍。这些数据提示,男性跑者和全马参赛者属于高风险群体,需要特别关注。
本次赛事中,薪火医疗Easy AED与N系列AED源自欧洲的核心除颤技术,能有效减少心肌损伤与皮肤灼伤风险。此外,保障人员在系统培训和练习中,利用Easy AED轻便易携的特点,轻松模拟了心脏骤停急需AED使用的各类情况,再加上电极片能实现预连接和简洁明了的一键设计,即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上手,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非常适合移动性要求较高的户外赛事的安全守护。
N系列AED的7英寸高清彩屏动态指引+多语言语音提示,更是将操作流程可视化,新手也能快速上手;开盖即开机设计,快速启动,及时响应赛场上的紧急事件,实时监测按压深度与频率,及时纠正施救动作,确保急救过程稳定高效。赛事保障人员在学习了薪火医疗的这两款AED之后,纷纷表示更有信心应对心脏骤停的发生。
AED不是“备胎”,而是马拉松的“标配”;赛前培训不是“形式”,而是生命的“防线”。通过薪火医疗的赛前培训,我们不仅提升了急救人员的能力,更让每一位跑者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挑战自我,让每一次心跳都能被及时守护。薪火医疗,为生命护航。我们不仅提供设备,更致力于构建“人人会急救”的安全生态。下一场赛事,让我们继续携手,让奔跑更安心,让生命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