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教科书式”救援|员工心脏骤停频上热搜,深圳白领心脏骤停救援实录
发布时间:2025-04-27

 

热搜聚焦  >>

4月23日晚,“某教育机构员工加班猝死”消息引爆网络,热度持续不下,这个即将走进人生下个阶段的年轻人却提前走到了人生终点,让人倍感惋惜。同时,这也并非孤例。今年3月,另一教育机构员工在出租屋内猝死,手边仍放着工作手机与客户资料。接连的悲剧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职场过劳已成隐形杀手,而急救能力的匮乏更让生命在“黄金4分钟”前流逝

与上述事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日深圳南山区某写字楼的“教科书式救援”。一名40岁中年男性员工午休时突发异常鼾声,随后从工位滑落,面色青紫、失去意识。同事迅速反应:

  • 分工协作:有人拨打120并保持通话,有人在调度员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CPR),另一人飞奔取来公司配备的AED;

  • 急救接力:按照语音提示“撕开电极片,贴于患者胸口”,设备自动分析心律后发出“建议除颤”指令;完成3次AED电击后,急救人员抵达并继续抢救,患者最终恢复心跳。

此次救援中,同事从发现异常到完成首次除颤仅用时4分23秒,为后续手术争取了宝贵时间。送入医院后,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心梗引发心脏骤停,接受心脏支架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专家指出,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内,而患者同事的快速反应和AED使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堪称“教科书式救援”。

从这次深圳白领的成功救援可以看出,AED不仅是设备,更是企业社会责任与生命关怀的体现。

 

职场必备AED:“生命重启键”

数据警示

根据《改善中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结局的努力:院外心脏骤停基线调查(BASIC-OHCA)》的推算,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约55万例,我国每年有103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每分钟就有2个中国人因心脏骤停而死亡。更有数据表明87.7%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43%为18-39岁的中青年群体,长期加班、熬夜、压力成了心源性猝死的主要诱因。并且,心脏骤停大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几分钟内医护人员很难赶到现场,院外抢救心跳骤停的成功率最高不超过1%,这时急救的重点和难点都在现场的医疗设备和普通群众。

数据与判例已清晰表明:投资AED就是投资员工生命与企业未来。唯有将急救能力纳入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构建健康职场,避免悲剧重演。

设备配置建议:根据员工密度和工作强度,在办公区、食堂、走廊等区域安装AED。如200人以下企业至少配置1台AED,安装于前台、茶水间等显眼位置;200人以上企业按每100人1台标准配置,形成“企业互救3分钟急救圈”。

 

培训体系建议:将CPR+AED培训纳入必修课,每年组织演练;联合红十字会、医疗机构开展认证培训,提升持证人员比例。

 

员工关怀建议:定期为员工提供心血管疾病筛查(如心电图、血压监测),重点关注高危人群。杜绝隐性加班文化,合理控制工时;建立突发疾病应急预案,明确急救分工流程。

 

人人学急救:“生命双保险”

心脏骤停后,每延迟1分钟除颤,生存率下降5%-10%;4分钟内使用AED+CPR,存活率可达50%-70%。CPR主要通过胸外按压维持基础血液循环,为大脑供氧,但无法根治室颤,AED是针对室颤的“特效药”,但需在CPR持续按压下使用,二者缺一不可;现在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央视官方发布的急救步骤,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会救敢救”的勇气与技能,守护每一次心跳。

01来自官方的CPR急救步骤

02来自官方的AED的急救步骤

作为急救医疗服务行业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薪火医疗始终相信守护生命不应仅依赖偶然的幸运,而需构建系统的防线。近年来,薪火医疗持续为全国各大企业提供AED设备与急救培训,在全国各地的写字楼、学校、社区、医院等地铺设AED设备,并联合各级红十字会和救援团队认证数万名急救员。我们相信每一台AED的铺设,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次急救培训的开展,都是对责任的践行。薪火医疗愿与您同行,让“会救敢救”成为职场标配,让猝不及防的悲剧,止步于未雨绸缪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