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江汉区有一名七旬老人被白色汽车撞倒,头部流血、昏迷不醒。危急时刻,外卖骑手张宝剑果断停车施救。他凭借随身携带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急救技能,快速清理老人口腔异物,使用AED检测后提示无需电击,与路人合力将老人抬上救护车,并护送至医院。随后还根据身份证信息联系上病人家属,并拒绝了家属的现金酬谢。
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不仅是一位参加过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退伍老兵,还是一位持有国际救援证的急救志愿者,每天带着2.5公斤重的急救设备穿梭街头送外卖,而这台AED设备还是去年他出手救了一名腿部流血不止的市民后,政府上门慰问帮他实现了一个心愿,他说不知道自己要跑多少单才能够买到一台AED,所以当被问及需要什么的时候,他不假思索说最想要一台AED方便救人,没想到这次真的派上了用场。他还组建了“孤狼战队”,现在已发展至33人,团队定期参与急救培训,成为江城街头流动的“急救站”。
平凡岗位上的“急救先锋”
2004年日本开始推广安装AED,是全世界AED设置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AED配备率为986台/10万人。美国则是最早对公共场所设置AED进行立法的国家之一,AED配备率为700台/10万人。由此可见,AED设备在国外已实现广泛普及,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尚处于追赶阶段,中国从2006年开始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截至2024年5月,全国红十字系统在公共场所已设置AED6.4万余台,但总体来看数量和覆盖率远远不够。
今年两会期间也有多位代表呼吁加快公共场所AED设备配置与管理,打造“4分钟社会急救圈”,为心脏骤停者争取黄金抢救时间。而外卖员、快递员等群体组成的移动急救员团队,正好成为城市应急体系的重要补充。他们日均骑行150公里,覆盖范围远超传统固定AED点位,利用其高频流动特性,能有效填补救护车到达前的“黄金空窗期”,通过培训掌握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技能,在关键时刻缩短救援响应时间。
移动急救员
美团外卖与红十字会合作,在多个城市的外卖站点配备AED设备,并对骑手进行急救培训。骑手可在送餐过程中响应急救需求,通过App查看附近AED位置,协助呼叫救援。
移动急救站
饿了么联合医疗机构,在部分城市试点为骑手电动车加装AED设备,使其成为“移动急救站”,优先为急救中心调度参与心脏骤停救援。
薪火医疗:“急救卫士”
这些移动急救团队的涌现,提升了公众应急能力,也传递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理念。薪火医疗作为急救医疗服务行业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承担着生命急救安全的知识普及义务,还肩负着广大群众的生命守护的重任。我们长期致力于为各行各业提供全面、高效的急救保障服务,EASY AED系列产品承袭了瑞士席勒的低能量除颤技术,拥有多脉冲双相波专利技术,用户只需轻轻一按,设备便能迅速开机并同步进行充电与分析,全自动款仅需两步,半自动款也只需三步,即可完成除颤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的可能性。产品还具备通过节拍器指导救援人员进行高质量、精准的CPR操作,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救治效果。
按下开机键
按下开机键启动设备,根据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连接和粘贴电极片
将电极片粘贴到病人相应部位,将线插入设备接口。根据患者类型选择成人或小儿电极片,按机器语音及文字指示连接电极片。
按下电击按键
电击完成后,按语音提示执行。待AED分析结束后,根据语音或屏幕文本信息进行操作。
从武汉街头的“急救侠”到全国各地的移动急救员,外卖员群体用行动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AED的普及与急救培训的深化,正让“黄金4分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数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生命希望。让我们共同关注急救知识,为城市安全贡献力量!